一、
網購糾紛的解決方式
網購糾紛的解決方式有:
1.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2.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4.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5.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6.其他合法途徑。
二、
網購糾紛的訴訟時效
買賣合同糾紛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三、
網購糾紛的情形
找法網提醒您,網絡購物糾紛的主要情形:
1.消費者所購商品與商家廣告中的宣傳是否一致。有些商家為推銷商品,會在網站上發布廣告,對商品的價格、功能、智能性、新穎性、優惠力度以及套餐等進行宣傳。但消費者在看到商業廣告并心動下單后,有時會發現所購商品與商家之前的宣傳有不一致的情形:或為成交價格高于廣告中宣傳的價格,或為所收到的商品缺少套餐中的某種商品,或為所收到的商品不具備商家承諾的功能等,從而與商家發生糾紛。
2.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買賣合同是否成立。網站管理難免存在漏洞、失誤,商品價格、型號、數量等信息標注錯誤的情形時有發生;部分商家誠信意識的缺失,人為虛假標注商品相關信息的情形也客觀存在。消費者已經根據網站所標注的信息下單交易,而商家卻主張其陳列商品的行為系要約邀請,只有在網站發出送貨通知時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才成立,進而稱合同未成立,與消費者發生糾紛。
3.商家是否應依約發貨。還有極個別商家在商品斷貨后為增加銷售量,追逐更多利潤,不惜隱瞞實情,向消費者虛假承諾能夠按時發貨,而在消費者下單后,商家因無貨可發,便以各種借口搪塞,遲延發送貨物,從而與消費者發生糾紛。
4.消費者是否有權要求商家退貨退款。消費者稱自己在下單時商家作出了一定期限內退貨退款的承諾,而在消費者真正要求商家退貨退款時,商家會否認曾作出此類承諾,或找各種借口拒絕退貨退款,從而引發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