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車牌是什么意思?
電子車牌(Electron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EVI)是基于物聯網無源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細分、延伸及提高的一種應用。它的基本技術措施是:利用RFID高精度識別、高準確采集、高靈敏度的技術特點,在機動車輛上裝有一枚電子車牌標簽,將該RFID電子車牌作為車輛信息的載體,并由在通過裝有經授權的射頻識別讀寫器的路段時,對各輛機動車電子車牌上的數據進行采集或寫入,達到各類綜合交通管理的目的。這項全新技術可突破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的瓶頸,實現車輛交通信息的分類采集、精確采集,抓住交通控制系統信息源準確的關鍵。
電子車牌的基本技術措施是什么?
利用RFID高精度識別、高準確采集、高靈敏度的技術特點,將RFID電子車牌作為車輛信息的載體,在電子標簽相應區域存儲車型等車輛屬性的信息,并由機動車在通過裝有經授權的射頻識別讀寫器的路段時,對各輛機動車電子車牌上的數據進行采集或寫入,達到各類綜合交通管理的目的。
電子車牌技術可突破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的瓶頸,實現車輛交通信息的分類采集、精確采集,抓住交通控制系統信息源準確的關鍵。同時,在RFID技術中,每張卡都是一個全球唯一的、出廠固化的、不可修改的ID號碼,將其與車輛物理綁定,一車一卡,無法拆卸、或拆卸即毀可使電子車牌標簽具有無可比擬的防偽性能。另外,不僅道路上的固定式讀寫器基站與后臺相連,并且可以使執法人員手持式讀寫器與后臺通過WLAN相連,從而增強流動與現場管理力度。這樣通過一個城市、部分城市、再到全國電子車牌的實施,通過建立全國性的RFID電子車牌數據庫、并與汽車生產目錄數據庫、全國各地機動車檔案數據庫關聯,進行實時的、全國性的車輛電子車牌“云計算”、“云比對”,彌補車牌識別準確率低、無效比對量大的不足,從根本上、源頭上解決監管的問題。
有了準確可靠的信息源,智能交通甚至智慧交通只是后臺信息處理和應用的問題了,功能強大電子車牌搭配“云計算”軟件使用還有如下一些特點:
(1)能合理搭配其他交通信息檢測方法(如前面提到的視頻采集),實現車輛信息的全覆蓋采集,形成全面真實反映交通狀態的交通信息采集機制,通過詳細交通流數據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中央交通控制系統對微觀和宏觀交通狀況的把握,進而為交通誘導、控制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2)構建以電子車牌為基礎的交通管理機制,開展交通執法精細化操作,嚴厲查處各種交通違法行為。同時實現證件電子化,提高查驗通行效率,通過后臺得到的通行信息,前端自動比對查驗結果的方式實現通行證管理無紙化、自動化、智能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冒用、盜用和仿制。系統同時能完全融入我國現有的闖紅燈違章處罰系統。
(3)在建立網絡化的監測體系后,為實時布控、追逃、排查嫌疑車輛等公共安全方面提供快捷手段,在規模應用情況下,即使嫌疑車輛是無牌車輛,其標簽也被破壞,因該車輛極少,仍然可用網格化監測點監測到該車運行情況。
(4)加大各種惠民利民措施,為所有交通參與者提供及時、準確的交通狀況。
(5)能為城市公交優先提供宏觀調度和局部控制。根據實時路網流量,能自動調配相應的紅綠燈通行時間。
(6)開展停車場宏觀的調配和局部的管理;擴大不停車通行的應用范圍,提高通行效率,減少停車延誤(包括城市和高速公路)。
(7)由于系統采用最先進和安全的后臺電子支付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通“一卡通”,包括城市擁堵收費和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
(8)在高速路網內,能對行駛車輛實時測速,杜絕一切超速違章。
(9)能為各級政府、各行業、各類企業提供不同類型的交通數據分析表。
(10)系統留有各用戶二次應用開發的接口。
電子車牌有哪些技術?
電子車牌是基于920MHz-925MHz無源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延伸與提高,而RFID則是現代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
一般意義上的車用RFID產品,能夠稱作為“車載電子標簽”的,卻不能稱的上“電子車牌”技術。因為車輛是一個高速移動的物體,它需要的RFID設備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指標。至少要具備如下六條:
· 讀寫器與標簽需要保證達到超遠的讀寫距離及最大的檢測范圍;
· 讀寫器電路設計優化,讀取速度極快,才能保證能檢測到高速度的運動車輛;
· 標簽靈敏度非常高,并且擁有可擦寫超大內存,才能保證讀寫信息獲得最高實用性和準確率。
· 整套設備需具有超高速移動狀態中可讀可寫功能
· 整套設備需要有傳輸加密及數據保護的功能
· 可靠的使用壽命,并無法偽造。
只有在同時滿足以上條件的才稱為電子車牌。在當今RFID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通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有的電子車牌產品企業已經解決了上述實際問題,使其完全達到了應用的條件。